查看原文
其他

付丽娟:关于婚姻,女性需要具备的4点认识

曾奇峰心理主笔团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3-12-20


编者案:关于婚姻,总有说不完的话题。作为女性来讲,更重要的是对婚姻的理解是什么?如何更加客观、理智地看待婚姻?基于这个思考,编者对付老师7月31日的直播内容进行了相关整理,供各位读者朋友参考。

原生家庭,决定了每个人对婚姻的预期


对女性个体来说,对婚姻的理解、对伴侣关系的理解、对家庭的理解,实际上从小时候作为一个小女孩,就已经开始了。


有人就会问:是几岁开始呢?


对于一个小女孩或者小男孩来讲,可能小到两岁、三岁就已经开始了。因为小孩子在这样一个年龄段的时候,其实已经从跟母亲两个人更紧密的二元关系开始进入到三元关系中,孩子、母亲、爸爸这个三角就已经非常牢固地形成了。也许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家庭成员,比如,会看到爷爷奶奶或者外婆外公这一对伴侣。家庭中的这些伴侣关系,实际上都可能会对小孩子有所影响。


在跟他们的互动中,小孩子会去看这些伴侣间的互动以及他们的关系,这都会影响到一个孩子对于伴侣关系,以及父母关系非常原初的感知和理解。孩子慢慢长大到入学的年龄、到青春期、再到青春期的后期、二十来岁成人初期,对于伴侣关系及婚姻的理解是一直发展跟变化的。


● 在漫长成长岁月中,内在对于伴侣关系的认同是什么样子?


如果一个小孩子在能够欣赏到、理解到或是接收到伴侣关系当中那些好的部分,那些可以对人有滋养的部分,那些积极向上的、有创造性的部分,那么有可能他的内在就会认同好的伴侣关系。这样的话,未来也会非常希望能拥有一个好的关系,希望能够在这个关系中获得滋养,能够去成就自己,所以就会对婚姻充满期待、向往和憧憬。这是正向的对伴侣关系的认同,会让他更向往婚姻关系与亲密关系。


如果这个孩子面临家庭的分解,在父母离婚的事情上承受的负面影响比较大,有可能就会让他内在对伴侣关系的认同上有比较大的困难,会让他对未来的关系信心不足,尤其是非常亲密的充满情感的关系信心不足。会有担心、顾虑,甚至可能是排斥、拒绝,对婚姻会感到没有向往,甚至会觉得是束缚和麻烦。


现实当中,状况可能会更加复杂。有一些孩子确实是在分离的家庭当中长大,但他也会有补偿的愿望。比如说,他希望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,拥有一段完满的婚姻关系,和伴侣能做一对好父母。在这个无意识当中,我们说这种补偿的愿望是很强烈的,在补偿小时候所在的那个不完整的家庭带来的痛苦体验,希望在未来通过他的努力,或者跟伴侣的努力,能修复过去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痕,这也是一个动力。


原生环境,影响未来的伴侣选择


我们每个个体都是诞生在家庭当中,所以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是极其大的,远超过学校、老师对一个人的影响。在这个阶段,如果一个孩子看到父母之间的相处是有道的,而且可以有爱的情感的流动,那么这个孩子就会从家庭关系当中吸收到这些养分。这些养分就是如何去经营、收获或是运作一个好关系。


● 孩子实际上内化的是什么呢?第一个是好环境;第二个是好功能。


因为一对伴侣能够相处得好,绝对是依靠两个人的功能,所以这个好环境和好功能就会变成他认同的一部分。原理是什么呢?就像是一个人把一些好的东西吸收进去,就会变成他的品质,会变得像这些好的东西一样。所以在未来,不管是从他内在的原初认同的关系模型来讲,还是去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的功能来讲,他都具备了,那么他就会创造这样一个符合他内在功能和模型的关系,也会找到一个可以跟他相亲相爱而不是对他施加暴力的伴侣。


找伴侣真的太重要了。如果找到一个在人格层面上有巨大损伤的伴侣,会让一个人痛苦一辈子,除非离开这个关系才能解脱。


从投射性认同的角度来讲,如果这个孩子在原生家庭中看到的父母之间都是这种冷暴力,没有情感然后互相贬低,有非常大的冲突,这个以伤害为主的家庭散发的氛围,从量子物理来讲,这个孩子一定是会完全吸收进去的。所以,他没有功能可以去创造和维持好的人际关系,他认同的家庭氛围也是极其有毒、有伤的。这就会让人自我保护和退缩,可能对未来的伴侣关系不抱期待,甚至会拒绝、排斥、远离。因为他就是这个伴侣关系之下的创造物,但是这个关系并没有给他能够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,对孩子来讲,这就是一种伤痛。


所以可能的情况是:第一种,未来他会有意识选择不去建立亲密关系;第二种,他会无意识地选择跟一些糟糕的伴侣建立亲密关系,然后在一定程度上,去重复过去跟父母的关系。


当然还是会有一些不同的例子。有的人也是在创伤的家庭中长大,但是他的资源部分更强劲,就是生的本能更强劲,所以他修复的动力更强,反而会让他创造一个好的关系,收获一个好的家庭。


高投入的养育焦虑


● 婚姻当中,女性在情感上的付出往往更高。为什么呢?


第一个方面,女性天生对于这种关系的连接的动力就更强一些,而男性不是。男性的主战场不在婚姻在远方,要出征去哪里,要去获得什么。对于女性来讲,婚姻跟家庭就是她的主战场,她的伴侣、孩子是她人生的主战场。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,显然是女性的投入更多。


第二个方面,女性在婚姻中,还有个重要的功能——养育。这样讲有可能会让有些女权意识非常强的女性不太舒服,但从功能上说的确如此。因为女性有子宫,这就是一个养育的功能,所以女性的生养对女性来讲十分重要。


这是一个巨大的投入,你想你要是养一个孩子出来,跟你去做个东西出来,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事情。所以当一个女性进入婚姻,然后通过认同婚姻,认同一个妻子的角色,认同一个母亲的角色,然后决定去成为一个母亲开始准备孕育,到真正成为母亲,这个投入是非常大的。

在于什么?在于她要在一定程度上结束过去的身份。当一个女性成为母亲之后,一定程度上她要放弃孩子的身份,因为她要转成一个养育者。为什么现在很多女性会产后抑郁?就是因为对于女性来讲,成为母亲之后她的一些身份就没有了,面临的就是威胁和丧失,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成本。而且生完孩子之后,是漫长的养育。对一个女性来讲,这是不能下岗的事情,是24小时待岗的事情,作为母亲本身就承担了更多的养育焦虑。


分享与投射,连接欲望的满足


婚姻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,第一点在于,婚姻的确能够起到一个功能——分享。比如,我去了一个非常壮美的地方,看到非常绝美的风景,会忍不住想要跟人分享这个绝美的风景,这就是人性里面分享的欲望,这个分享是基于连接的欲望。


如果一个人跟别人没有任何连接的欲望,他一定也没有任何分享的欲望。我们说婚姻就能够帮助一个人,或者是带给一个人成就自己分享欲望的机会。任何事情,只要你想,只要你愿意,都可以跟伴侣去分享,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空间,我觉得这是婚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。


与此同时,婚姻还有个功能就是投射。就是说,如果跟一个人建立了一个家庭,那么就可以把内心很多不能忍受和排斥的东西投射给一个人,然后就会觉得这个东西有人接盘了。但如果没有一个伴侣,没有结婚的话,其实就没有一个接盘的人,有些东西就投射不出去,这也是非常痛苦的。比如说这个东西已经很臭了、很脏了、很烫了,你还得把它自己捂着。但如果有个婚姻的话,你就会把它扔出去,扔到别人身上。当然,我们知道,这个投射的功能不太好,就是因为如果你在婚姻当中,总把这些脏乱差的东西都投射给伴侣的话,最终这个伴侣肯定会受不了要离开的,就是投射大于分享。如果投射跟分享能保持一个动态平衡,这个婚姻是可以持续的。

婚姻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,不同的生命阶段、不同的婚姻的体验是不一样的。就同一段婚姻来说,跟一个人在一起生活的头5年是一种体验,10年、15年可能又是另一种新的体验。


所以对于在婚姻当中的人来讲,是需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和预期,或者是大概的认识,就是是否有足够的一个耐心去等待以及包容。两个个体去磨合、去碰撞的时候,必然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。这些磕磕碰碰,其实是有助于两个人能够更加了解对方是谁,以及了解在这个关系当中我是谁。双方都能够再一次去自我定位和对对方去定位。


关于女性、婚姻、家庭这些生活中的永恒主题,能分享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,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,我们也会选取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继续分享。


编辑 | 大白



————— ☆  阅 读 推 荐 ☆ —————

  《不完美受害人》:“又当又立”就是坏?

  丧到极致,成年人的精神自救

  从半生不熟到不熟伴生

  头像背后是你不知道的自己

  养废孩子,从让他乖开始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